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骑遇绿水间舟行金山畔:崇明赛事经济书写“两山”理念新答卷
2025-08-25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网站,开云体育APP下载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二十年过去,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用一场场沸腾的体育赛事印证着这一理念的生命力。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崇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5%,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年均浓度超过2700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非常清新空气”标准的1.5倍。2024年初,崇明正式获得“中国天然氧吧”和“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两个“国字号”荣誉。27.8万公顷湿地,68.8%湿地覆盖率,拥有2处国际重要湿地和7处市级重要湿地,今年7月崇明更是成功入选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动能?崇明找到了“体育+”这把金钥匙。从自行车骑游到马拉松,从“村BA”到国际水上赛事,体育赛事如同金线,串起了生态、旅游、农业、商业的珍珠链。
五月的崇明,被自行车轮唤醒。在首次亮相的南门港江堤上,三座新竣工的桥梁迎来首批骑行者。来自江苏的骑行爱好者陈明感慨:“70公里滨江大道,一边是波涛滚滚的长江,一边是绿意盎然的森林,这是我体验过的最美骑行路线。”
时间拨回到2003年,崇明组织筹办了首届全国公路自行车精英赛,自此开启了与自行车赛的奇妙缘分。历经22年的深耕,每年超过15万骑行爱好者踏上这片土地。一条条蜿蜒的骑行道,成为连接生态与经济的关键纽带。
崇明的骑行赛事已形成完整体系。从与环法、环意齐名的环崇明岛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到全民参与的骑游大会,自行车运动在这里实现了竞技性与群众性的自然融合。作为国际自盟女子世巡赛亚洲唯一多日赛,崇明站每年吸引18支国际劲旅、百余名顶尖选手竞逐。
“路线串联西沙明珠湖、光明田原等3处A级景区,穿越北沿公路与草港公路乡村路段,白墙黛瓦农舍与油菜花田构成流动画卷。”赛事相关负责人展开规划图,“骑行在崇明,就是一场流动的生态体验。”
赛事经济的带动效应立竿见影。期间,城桥镇某民宿老板忙得脚不沾地:“提前一周就满房了,连周边农家乐都一桌难求。”据主办方统计,本届骑游大会直接拉动沿线餐饮、住宿、零售消费增长超三成。
在陈家镇花漂村的崇创·云动体育俱乐部,创始人施怡见证了骑行经济链的延伸。“我们打造了20个自行车‘驿站’,通过自行车连接城市与乡村,为游客提供吃、住、游、购全方位服务。” 这家土生土长的体育企业,已成为崇明体旅融合的缩影。
骑行者们不仅留下了车辙,更留下了真金白银。早年的一组对比数据就揭示了骑行经济的潜力:一位普通游客在崇明旅游的平均花费约为150元左右,但一名骑游客的花费却高达500至1000元。
更深层次的变化正在发生。在东滩自行车小镇,一个占地1850亩的自行车主题公园已经完成建设。“三场二馆一校”涵盖专业赛场、陈列馆和培训学校。不远处的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内,研发人员正在测试新一代智能骑行装备。“体育+科技”的产业链条逐步成型。
当骑行赛事成为经典品牌,崇明的体育经济版图正在向水面和森林扩展。今年夏天,横沙岛的市民健身中心迎来了一场特殊赛事——2025“一带一路”中国龙3x3国际邀请赛。
八支来自中国、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球队在绿意盎然的天然林海间展开对决。这场获得国际篮联(FIBA)权威认证的赛事,提供了直通国际大师赛的“黄金门票”。
赛事设计打破了传统体育馆的边界。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里,篮球场与参天大树相映成趣;横沙岛的“田园赛场”创新性地将热血沸腾的篮球赛场与壮观的稻田艺术画巧妙融合。观众在观赛之余,还能沉浸式体验横沙岛的独特农旅风情。
“门票+景区”联动模式创造了“票根经济”效应。赛事期间举办的“非遗篮不住”嘉年华集中呈现了非遗文化、地域美食、崇明特产等元素,奏响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融合发展乐章。
从“村BA”、“烈士杯”草根赛事,到超三联赛、国际篮联三人篮球大师赛,崇明构建了从乡镇级到国际级的完整篮球赛事级别体系。各级别赛事互为补充,形成了可持续的篮球赛事生态系统,为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在水上运动方面,瀛东村探索出了新模式。这个整体打造成度假村的村落,最新引进了皮划艇水上项目,与钓蟹、斗羊、采摘水果等活动结合,每年为村子带来千万生态旅游产值。
崇明籍体育旅游规划师杨添鸣与瀛东村合作的桨板、皮划艇项目,已成为“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体验产品,让曾经闭塞的乡村水域变成“液态金山”。
庙镇的转型更具代表性。曾经的南横引河畔闲置地块,如今变身为M515文创产业园。上海崇明以恒水上运动俱乐部在这里开辟了1公里自由划、3公里技能挑战及7公里环线挑战等分级体验模式。“我们计划每年举办‘水上马拉松’等市区级赛事,让更多人体会水上运动的魅力。”俱乐部负责人刘雄指着正在训练的青少年学员说。
水上运动带来的联动效应超出预期。庙镇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皮划艇基地与515咖啡艺术中心、周边民宿形成资源互嵌,单日游客量从百余人增至上千人。”在进博好物直采中心,崇明老白酒、藏红花化妆品等特色产品销量翻番。
三月的陈家镇,清晨的空气带着凉意。5221名跑者蓄势待发,2025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这个数字创造了赛事历史新高——2023年首届仅有2977人参与,2024年增至4011人,今年则突破5000人大关。
赛事规格同样节节攀升。2024年,长江半马升级为国家A1类赛事,今年继续保持这一高规格标准。赛事路线从陈家镇自行车主题公园出发,经东滩大道、环岛大堤等景观路段,完成21.0975公里的环形奔跑。
“49.3%的选手在这里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赛事总监自豪地介绍。平坦宽阔的赛道,清新怡人的空气,使这里成为当之无愧的“PB(个人最佳)赛道”。
“无废赛事”理念的引入更彰显生态岛特色。2025长江半马鼓励跑者自带水杯、参与“清洁赛道”志愿行动;赛道沿线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与环保企业合作,跑者通过践行环保举措领取福利。
此外,今年的半马赛事也首次探索“票根经济”。联合11家景区、酒店、影城推出凭参赛证明享受优惠的措施。在赛道起讫点,精品市集让各色“崇明好物”与跑者见面;赛事包中的苦草护肤品和崇明大米伴手礼,让各地健儿将“生态崇明”带回家。同步举办的“体育+招商”洽谈会,百余名商学院企业家对接本地产业。
距离起点不到1公里的橘里民宿,印着了赛事经济的火热。“自长江半马消息公布以来,预订量直线上升。”店长指着满房状态表说。区域内由由喜来登等高端酒店、精品民宿和瀛东度假村等旅游综合体,覆盖式满足了赛事参与各方的需求。
崇明好物品牌也借势体育赛事走向全国。在2025国际消费季暨第六届上海“五五购物节”上,崇明好物十大新品入驻央央好物线款商品成功上线“央视频App-央央好物”线上商城。体育赛事成为展示崇明生态产品的绝佳窗口。
体育赛事在崇明不是孤立的体育活动,而是激活区域经济的催化剂。今年6月,中国企业家火炬传递健康跑在庙镇举行期间,M515文创产业园内咖啡甜点、水上运动租赁、文创产品销量激增。同步举办的烧烤音乐节延续消费热度,带动庙镇夜间餐饮、零售热潮。
政策支持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底,区体育局印发《关于促进崇明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对新建体育设施按固定资产10%到20%予以扶持,最高500万元;对举办国际级赛事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扶持。
农文旅体融合模式在光明田原得到充分验证。今年5月25日,2025光明田原IRONMAN70.3上海崇明站吸引了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名选手。赛事期间打造“光明好市”,30家企业参展推广崇明好物,实现“赛事引流+市集变现”的可持续模式。
“体育赛事的溢出效应是全方位的。”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短期看,直接带动住宿、餐饮、购物消费;中长期则提升区域知名度,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产业升级。”未来,崇明将持续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激活体育消费,将体育赛事打造为生态崇明、运动崇明、人文崇明、经济崇明的串联纽带。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崇明始终在探索的路上。体育,正成为打开这座生态宝库的钥匙。当世界级生态岛遇见顶级体育赛事,碰撞出的不仅是激情火花,更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模式。
这座生态绿岛正变身体育热土,每一次起跳、每一次冲刺、每一次划桨,都书写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